何謂四聖諦?如何觀?

1. 論觀

觀名為覺知(觀察),觀是識之正知、正智、正明的作用。當意緣法時,意思惟法,識覺知思惟每一法之法界、法性、法相、法味時,此思、此識、此覺的過程如實知,此如實知的當下便名為觀。

識為覺之功能,當覺知五陰三界無明永離、永捨、永滅、永斷、永盡之時,設名正覺。

所謂正覺:
覺知五陰永離。
覺知三界永滅。
覺知無明永斷。
覺知輪迴永盡。
覺知意永止息。
覺知識永不住。
覺知我永滅盡。
故云:正覺。
此謂之如實正觀之觀。

2. 四聖諦法

謂:
苦聖諦法。
苦集聖諦法。
苦滅聖諦法。
苦滅道跡聖諦法。

苦聖諦:

苦為五陰法界無常行,五陰無常行無間,無常五陰行無間名逼迫性,此無間行之逼迫,名為苦。

所謂苦:
五陰–三界行熾苦。(無明行苦)
五陰–行苦,變易苦,苦苦。
五陰–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(變易苦)。
五陰–怨憎會苦(苦苦)。
五陰–愛別離苦(苦苦)。
五陰–求不得苦(苦苦)。

苦集聖諦:

集的特色是無明行業之聚集、聚合、相續,相續名有生,無明推動五陰,五陰入處無明,如此輾轉相續,名為集。

集諦在談緣起~
謂: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
謂:有因有緣集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集。

因緣性的相續,緣起緣生法集。
謂:
有因有緣集世間。
緣無明–有–行。
緣行—–有–識。
緣識—–有–名色。
緣名色–有–六入。
緣六入–有–觸。
緣觸—–有–受。
緣受—–有–愛。
緣愛—–有–取。
緣取—–有–有。
緣有—–有–生。
緣生—–有—老、病、死,憂、悲、惱、苦,如是純大苦聚生。
有因有緣世間集。
集的相續名:苦(苦無間)。

苦滅聖諦:

滅是苦的止息,苦滅聖諦是談苦的永離、永滅、永斷、永盡。

滅要有方法,其方法為修習四念處,修習八正道的正見、正思惟……修習聖法印和三十七道品。

正觀集無常:
無明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無明。
行—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行。
識—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識。
名色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名色。
六入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六入。
觸—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觸。
受—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受。
愛—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愛。
取—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取。
有—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有。
生—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生。
老病死,憂悲惱苦-是無常不可得-心捨老病死,憂悲惱苦。

在集諦思惟無常不可得,當下就能相應滅諦。
集跟滅是同時修的,當我們觀十二緣起每一支都是無常不可得,連因緣、緣緣、次第緣、增上緣、無間緣都是無常不可得,如此心便無常相應,無常相應時便無我相應。
此就叫作滅,此滅故彼滅。

苦滅道諦:

八正道為一組公式,可套用於任何一法上,故三十七道品後面還放入八正道,此是為套用在四念住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,五根、五力、七覺支上運用也!

用八正道公式套上四聖諦:
正見–苦諦–滅苦–盡苦。
正見–集諦–斷集–盡集。
正見–滅諦–契滅–證滅。
正見–道諦–正道–證道。

正思惟–苦諦–滅苦–盡苦。
正思惟–集諦–斷集–盡集。
正思惟–滅諦–契滅–證滅。
正思惟–道諦–正道–證道。

正志–滅苦–盡苦。
正志–斷集–盡集。
正志–契滅–證滅。
正志–正道–證道。

正業–滅苦–盡苦。
正業–斷集–盡集。
正業–契滅–證滅。
正業–正道–證道。

正命–滅苦–盡苦。
正命–斷集–盡集。
正命–契滅–證滅。
正命–正道–證道。

正精進–滅苦–盡苦。
正精進–斷集–盡集。
正精進–契滅–證滅。
正精進–正道–證道。

正念–滅苦–盡苦。
正念–斷集–盡集。
正念–契滅–證滅。
正念–正道–證道。

正定–滅苦–盡苦。
正定–斷集–盡集。
正定–契滅–證滅。
正定–正道–證道。

如是如此以八正道正思惟四聖諦法和正觀察四聖諦法,修習多修習,使心相契三三昩跟聖法印,而自知相應滅。

滅相應所謂:
有因有緣滅世間。
無明滅–行滅。
行滅—–識滅。
識滅—–名色滅。
名色滅–六入滅。
六入滅–觸滅。
觸滅—–受滅。
受滅—–愛滅。
愛滅—–取滅。
取滅—–有滅。
有滅—–生滅。
生滅—–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、如是純大苦聚滅。
有因有緣世間滅。

滅相應為相應滅三界無明:
五陰&三界&無明-捨滅無間,無常無間。
五陰&三界&無明-捨滅無間,無我無間。
五陰&三界&無明-捨滅無間,涅槃無間。
此謂道諦之正觀相應也。

概述四聖諦法&正觀之法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