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
尋者:找也。繹理也。(繹:抽絲)
伺者:察也。
心於身、受、心、法(五陰)各法界、法理繹而察察,故名:尋伺。
尋:尋是意入處活動的狀態。
伺:伺是識緣意活動的狀態。
此稱為有尋有伺。
每個人每天意識都一直在尋伺,只是一般人心比較粗糙,察覺不到而已!
當禪修能慢慢修習相應持身定時,自己就慢慢會看到尋伺的作用。而入初禪時,尋伺就更細了。
二、
有尋有伺捨?
是指~
遊尋之心,遊伺之心已捨(心已穩定)。
尋伺簡要的說,就是意(思)緣法意識活動的作用。而尋伺有粗有細。尋伺粗時心之穩定度比較弱,尋伺細時心之穩定度比較強。
尋伺是欲界心的特性,當心從欲界要進入色界時,因界之不同,故還有尋有伺。其是從欲界之粗心尋伺,進入色界之細心尋伺。
當觀呼吸,從欲界之粗呼吸進入色界之細呼吸,此過程皆為尋伺。
復從欲界之有身感,進入色界之無身感,此過程亦為尋伺。
復尋伺色界之心,知喜心尋伺喜心,知樂心尋伺樂心,知心能一境性尋伺心一境性,此亦云尋伺。
而當尋伺心(遊法心)放捨時,
意~穩定於喜心、樂心、心一境性。
識~穩定於喜心、樂心、心一境性。
時稱為有尋有伺捨。
三、
如何落實於生命中?
其一、於世間,於人事,少事、少物、少作、少惱、少欲知足。
其二、弱化四顛倒見: 薄四顛倒心,弱化世間八法; 薄世間八法心,弱化五蓋 薄五蓋心。
其三、善修習四念住法。
其四、善正觀四聖諦法。
其五、善修習安那般那。
其六、善修習經行、善修習禪修(靜坐)。
其七、善熟悉、善思惟、善正觀十六禪法。
其八、心善相應聖法印。
聖法印:
一切行無常。
一切行皆空、皆悉寂不可得。
一切法無我。
涅槃~無為、寂滅、寂靜、清淨、清涼、真實。
如此學法、修法、行法、思法、觀法,就容易相應色界定,亦不會著色界定,亦不是被色界定所縛,亦能相應出世間解脫法。
11/25/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