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戒八戒棄戒捨戒

1. 十善業,也稱為十戒。

十善(十戒):

不殺生
不偷盜
不邪淫

不妄語
不兩舌
不惡口
不綺語

不貪欲
不瞋恚
不愚癡

此十善業後三業(戒),要至完全無犯、無漏,此要修至五下分結斷。

2. 十戒(沙彌十戒):

不殺生
不偷盜
不淫欲
不妄語
不飲酒
不坐臥高廣大床
不歌舞伎樂,故往觀聽
不著瓔珞、香花蔓、不香油塗身
不抓持金銀錢寶
不過午食
此為十戒

此十戒在家眾少人持守。
而出家如不抓金則要有一淨人(祕書),常隨其側,以便時時遣使!

故甚多在家眾,會持八戒或九戒,故謂大多人持八戒!


一、 棄戒

棄者:捨棄也
戒者:制止也
捨棄制止之法,名為:棄戒!

謂行者所受戒,不持守,名為:棄戒。

如提婆達多,三次欲殺佛陀,此名棄殺戒。
如提婆達多,破僧團和合,名棄破僧和合戒。

復如北傳學信者,很多人都會受菩薩戒,然受完戒受,就完全不守持菩薩戒,不善利益眾生,此亦名:棄菩薩戒。

又如發菩薩菩提心,是願待一切眾生大慈,大悲、大喜、大捨,願善度一切如父、如母眾生成就菩提,然甚多發大乘菩薩菩提心者,若遇眾作違逆時,其便於他眾生久瞋不下,此謂棄捨菩薩菩提心,此名:棄菩提心戒。

…………等等,皆名:棄戒。

二、棄戒和捨戒之別?

1. 棄戒
棄戒是受了其戒,而不持其戒,名棄戒。

2. 捨戒
如短期出家,會受沙彌戒和比丘戒,當短期出家時間到時,需還解,時把沙彌戒和比丘戒捨掉,如此才還回本來在家生活,此謂:捨戒。

復受了一些不理想的戒,持其戒不能讓自己修行增上,而捨其非戒,此亦名:捨戒。

復戒有善戒,非善戒,戒禁取戒,若知自己所受為非善戒和戒禁取戒,自己心欲善捨非善戒和戒禁取戒,此亦名:捨戒!

此謂棄戒和捨戒之別也!

捨戒有兩個方法?

1.對一人捨,只要對方聽得懂自己所說的話,其戒便成捨。

如言:
某某一心念,我某某 把某戒捨離。
如此一說便成捨戒。

2.若無人可作對手捨戒時,可心念捨。
捨文如上。
如此亦成捨戒法。

8/31/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