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四聖諦之法說、義說。
四聖諦名諸佛之慧!
何以故?
永盡苦–故名。
永斷集–故名。
永滅無明–故名。
永離輪迴–故名。
永出生死–故名。
無常、無我、涅槃(正覺)無間–故名。
云何為聖諦?
無明 行 識於名色,故無明+行+識+名色=五陰(生命)。
無明是惑,有業與業報,苦苦無間,是名凡夫。
知無明、離惑、滅業、息苦無間,是名為聖人。
此法則法理,有佛出世,無佛出世,此法自爾,是名為諦。
以諦為修入賢 入聖,故云:聖諦。
離四聖諦更無滅苦成正覺之法,故云:聖諦。
何等為四?
苦聖諦。
苦集聖諦。
苦滅聖諦。
苦滅出要聖諦。
四聖諦之道聖諦~
苦諦:無明果。
@五陰有無明苦。
集諦:無明因。
@五陰無明苦之因。
滅諦:無明滅。
@五陰無明苦之滅。
道諦:無明”滅”道跡。
@五陰無明苦滅之身、語、意行。
@佛陀與阿羅漢之身、口、意行。
所以八正道是五下分結,五上分結斷後之聖跡(聖人的生命軌跡)。真正八正道不是用來落實的法,而是已證之行,這樣八正道方釋義的通。
八正道之誤區?!
先說說佛教界普遍所述之八正道~
正見。
正思惟。
此二法歸為~慧。
正語。
正業。
正命。
此三法歸為~戒。
正精進。
正念。
正定。
此三法歸為~定。
若行者之心,真有正向滅無明之落實,就會心察此八正道有其說法,有其歸法,然思惟觀察未明其踐行與”正”的標準是什麼?
為何又叫”正道”?
佛陀所言之法有那麼淺簡嗎?
此皆有待探義?
又復佛陀教導弟子~
增上戒學。
增上定學。
增上慧學。
此為佛陀教導學習佛法之三學。
是若佛陀所教授之八正道,若要把八正道分為 戒、定、慧,那為何四聖諦之八正道,還排列錯位呢?
是佛陀錯教也?
還是部派佛教自作聰明呢?
所以後來在自己的觀修過程,很明白南傳和北傳所教授之八正道,此非法性之述。
因為佛陀已滅無明,已無無明,所以佛陀所教授的佛法肯定不會法法自相矛盾,而且八正道肯定也不能切割,所以後來我才把兩組八正道合為一組?
所謂:
其一。。其二。。組合。
: : :
正見。。正見。。正見。
正思惟。正志。。正思惟。
正語。。正語。。正志。
正業。。正業。。正業。
正命。。正命。。正命。
正精進。正方便。正精進。
正念。。正念。。正念。
正定。。正定。。正定。
修解脫道行者之八正道。
正見:
正見滅五陰無明。
心以出世間佛法為見。
心正見滅苦,正見斷集,正見證滅。
心正見四聖諦法。
心正見四念處法。
心正見諸道品法。
心正見法次法向。
心正見聖法印法。
心正見三時八處法。
心正見四沙門果法。
心亦正見 正見。
心亦正見 正思惟。
心亦正見 正志。
心亦正見 正業。
心亦正見 正命。
心亦正見 正精進。
心亦正見 正念。
心亦正見 正定。
正思惟:
正思惟滅五陰無明。
心以出世間佛法為思惟。
心正思惟滅苦,正思惟斷集,正思惟證滅。
心正思惟四聖諦法。
心正思惟四念處法。
心正思惟諸道品法。
心正思惟法次法向。
心正思惟聖法印法。
心正思惟三時八處法。
心正思惟四沙門果法。
心亦正思惟 正見
心亦正思惟 正思惟。
心亦正思惟 正志。
心亦正思惟 正業。
心亦正思惟 正命。
心亦正思惟 正精進。
心亦正思惟 正念。
心亦正思惟 正定。
正志:
正志滅五陰無明。
心以出世間佛法為志。
心正志滅苦,正志斷集,正志證滅。
心正志四聖諦法。
心正志四念處法。
心正志諸道品法。
心正志法次法向。
心正志聖法印法。
心正志三時八處法。
心正志四沙門果法。
心亦正志 正見。
心亦正志 正思惟。
心亦正志 正志。
心亦正志 正業。
心亦正志 正命。
心亦正志 正精進。
心亦正志 正念。
心亦正志 正定。
為何把正語改成正志呢?
因為修行在滅無明時的過程,所面對的都只是自己之自心,語 根本就用不到。
佛陀苦修六年而成正覺,在成正覺前是鮮少與人談話的,何用”語”字呢?
而正語是成佛前之正語?
還是成佛後之正語呢?
若成佛前言語為正語,那成佛後應叫佛語! 若成佛後所言之語才叫正語,那成佛前應不謂正語!
志~有意向,心向,之意。
世間學問謂學貴立志,學習佛法與修行也是如此,貴要立志。現代學佛者99%以上之修行人,都沒什麼明確的出世間志向。
而所謂明志,用想的不算,志 是心篤定之行才謂~志。
佛陀修行立志滅無明,出輪迴,所以佛陀一出家修行時就具備正志。
而佛陀沒有立志要度眾生,這是後來佛教出家僧人穿鑿附會之說,書寫書典假名經典,假借佛言 言佛願度眾生。
佛陀和阿羅漢利生只謂~應,不名~度。
故謂:正志。
正業:
正業滅五陰無明。
心以出世間佛法為業。
心正業滅苦,正業斷集,正業證滅。
心正業四聖諦法。
心正業四念處法。
心正業諸道品法。
心正業法次法向。
心正業聖法印法。
心正業三時八處法。
心正業四沙門果法。
心亦正業 正見。
心亦正業 正思惟。
心亦正業 正志。
心亦正業 正業。
心亦正業 正命。
心亦正業 正精進。
心亦正業 正念。
心亦正業 正定。
正命:
正命滅五陰無明。
心以出世間佛法為命。
心正命滅苦,正命斷集,正命證滅。
心正命四聖諦法。
心正命四念處法。
心正命諸道品法。
心正命法次法向。
心正命聖法印法。
心正命三時八處法。
心正命四沙門果法。
心亦正命 正見。
心亦正命 正思惟。
心亦正命 正志。
心亦正命 正業。
心亦正命 正命。
心亦正命 正精進。
心亦正命 正念。
心亦正命 正定。
正精進:
正精進滅五陰無明。
心以出世間佛法為精進。
心正精進滅苦,正精進斷集,正精進證滅。
心正精進四聖諦法。
心正精進四念處法。
心正精進諸道品法。
心正精進法次法向。
心正精進聖法印法。
心正精進三時八處法。
心正精進四沙門果法。
心亦正精進 正見。
心亦正精進 正思惟。
心亦正精進 正志。
心亦正精進 正業。
心亦正精進 正命。
心亦正精進 正精進。
心亦正精進 正念。
心亦正精進 正定。
正念:
正念滅五陰無明。
心以出世間佛法為命。
心正念滅苦,正念斷集,正念證滅。
心正念四聖諦法。
心正念四念處法。
心正念諸道品法。
心正念法次法向。
心正念聖法印法。
心正念三時八處法。
心正念四沙門果法。
心亦正念 正見。
心亦正念 正思惟。
心亦正念 正志。
心亦正念 正業。
心亦正念 正命。
心亦正念 正精進。
心亦正念 正念。
心亦正念 正定。
正定:
正定滅五陰無明。
心以出世間佛法為定(無間)。
心正定滅苦,正定斷集,正定證滅。
心正定四聖諦法。
心正定四念處法。
心正定諸道品法。
心正定法次法向。
心正定聖法印法。
心正定三時八處法。
心正定四沙門果法。
心亦正定 正見。
心亦正定 正思惟。
心亦正定 正志。
心亦正定 正業。
心亦正定 正命。
心亦正定 正精進。
心亦正定 正念。
心亦正定 正定。
正定之定,非指四禪定,而是指滅無明時其滅之狀態,
名:滅無間,眼無間,智無間,明無間,覺無間,慧無間,心解脫無間。
如此八正道才能落實,才能相融相潤,才不會互相矛盾,是故我才會常言八正道是一組公式。
今若依四聖諦相應第17經之八正道,正道為”苦滅”之道,
苦滅為五下分結斷,五上分結斷無間,心無無明之狀態,
故謂聖道跡,此謂真正契合法性之道法。
聖者八正道~
所謂:
正見:
無明已離、已捨、已滅、已斷、已盡故,於五陰唯正覺正見(明無間)。
正思惟:
無明已離、已捨、已滅、已斷、已盡故,於五陰唯正覺正思惟(正意無間)。
正語:
無明已離、已捨、已滅、已斷、已盡故,於五陰唯正覺正語(佛陀無無益語無間)。
正業:
無明已離、已捨、已滅、已斷、已盡故,於五陰唯正覺正業(不作三界業無間)。
正命:
無明已離、已捨、已滅、已斷、已盡故,於五陰唯正覺正命(無邪命無間)。
正精進:
無明已離、已捨、已滅、已斷、已盡故,於五陰唯正覺正精進(無三界行無間)。
正念:
無明已離、已捨、已滅、已斷、已盡故,於五陰唯正覺正念(無三界念無間)。
正定:
無明已離、已捨、已滅、已斷、已盡故,於五陰唯正覺正定(無掉心,具無間解脫心無間)。
此謂八正道之義述。
@修多羅經典真的要重複重複又重複的閱讀,其佛法法義才能深現。
何謂道跡?
簡言之,謂之法性。
佛法 法性之法序為~
1,法爾法性。
無常、無我、涅槃。(知解法爾)
2,證法法性。
無常、無我、涅槃。(正證法爾)
3,法性法爾。
涅槃、無我、無常。
4,法性法性。
無常無間。
無我無間。
涅槃無間。
無常無我涅槃無間。
無我涅槃無常無間。
涅槃無我無常無間。
此為解脫無為法性。
觀五陰。依正道。
隨法行。順法性。
契無為。心無間。
證無常。證無我。
證涅槃。證法身。
此謂苦滅道迹聖諦。。。
。。概論四聖諦之八正道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