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三結?如何斷三結?
何謂三結?
答:
三結為:
1,身見結(或云:我見結)。
2,戒禁取見結。
3,疑結。
何謂三結斷?
一,釋身見結。
何謂身? 我之命名身。
何謂我? 恆也,真也,不變也。
身復有我之義。
身有五陰身(我):
色陰身(我)。
受陰身(我)。
想陰身(我)。
行陰身(我)。
識陰身(我)。
眼色身(我)眼觸身(我)眼受身(我)
眼想身(我)眼行身(我)眼識身(我)
耳聲身(我)耳觸身(我)耳受身(我)
耳想身(我)耳行身(我)耳識身(我)
鼻香身(我)鼻觸身(我)鼻受身(我)
鼻想身(我)鼻行身(我)鼻識身(我)
舌味身(我)舌觸身(我)舌受身(我)
舌想身(我)舌行身(我)舌識身(我)
身觸身(我)身觸身(我)身受身(我)
身想身(我)身行身(我)身識身(我)
意法身(我)意觸身(我)意受身(我)
意想身(我)意行身(我)意識身(我)
於此五陰貪,愛,染,著,取,有,生,
此謂:名色與識,謂之身見(我見)。
連結五陰身(五陰我),相續潤結無明隨眠之愛染,其身,受,心,意結繫,結纏,結縛,結使,結業,結惑,結無明無間,
故名:身見。亦名:我見。
何謂隨眠?
謂:
內心於五陰三界深層之結愛,結染。
於色,結愛&結染。
於受,結愛&結染。
於想,結愛&結染。
於行,結愛&結染。
於識,結愛&結染。
於欲界名色,結愛&結染。
於色界名光,結愛&結染。
於無色界名空,結愛&結染。
其愛,染細而心不察覺,故云:隨眠。
故破斷身見(破斷我見),為破斷內心最深層之五陰結愛&結染,是名:斷身見。
切斷五陰結身我,結我我,相續之愛法與染法,名為:斷身見,斷我見(破身見,破我見)。
行者欲離身見,破身見,斷身見結(我見結)有二方便法觀?
一是,
觀色如水聚沬。
觀色陰如幻不可得~心捨色陰,心空相應,心無相相應,心無所有相應。
心離色陰愛染,心捨色陰愛染,心滅色陰愛染,心離捨滅色陰身我,而無我相應。
觀受如水上泡。
觀受陰如幻不可得~心捨受陰,心空相應,心無相相應,心無所有相應。
心離受陰愛染,心捨受陰愛染,心滅受陰愛染,心離捨滅受陰身我,而無我相應。
觀想如熱時焰。
觀想陰如幻不可得~心捨想陰,心空相應,心無相相應,心無所有相應。
心離想陰愛染,心捨想陰愛染,心滅想陰愛染,心離捨滅想陰身我,而無我相應。
觀行如芭蕉樹。
觀行陰如幻不可得~心捨行陰,心空相應,心無相相應,心無所有相應。
心離行陰愛染,心捨行陰愛染,心滅行陰愛染,心離捨滅行陰身我,而無我相應。
觀識覺法如幻。
觀識陰如幻不可得~心捨識陰,心空相應,心無相相應,心無所有相應。
心離識陰愛染,心捨識陰愛染,心滅識陰愛染,心離捨滅識陰身我,而無我相應。
二是,
色空故離色相。
觀色空不可得~覺心無相相,心離捨無明,於色不相在,心無為,無我,寂滅相應。
受空故離受相。
觀受空不可得~覺心無入相,心離捨無明,於受不相在,心無為,無我,寂滅相應。
想空故離想相。
觀想空不可得~覺心無取相,心離捨無明,於想不相在,心無為,無我,寂滅相應。
行空故離行相。
觀行空不可得~覺心無作相,心離捨無明,於行不相在,心無為,無我,寂滅相應。
識空故離識相。
觀識空不可得~覺心無住相,心離捨無明,於識不相在,心無為,無我,寂滅相應。
如實正觀五陰空,心相應空,心空相應時,心會無相相 相應,心無相相 相應時,心會無所有相應,此三三昧觀,為相應無我法之正方便法(前方便法)。
心三三昧相應時,其心會離十有見,而契十不相應。
修多羅阿含之十不法與中觀之八不中道是不一樣的。
所謂 :
心離有見~無見。
心離生見~滅見。
心離常見~斷見。
心離一見~異見。
心離來見~去見。
而:
心契不有~不無
心契不生~不滅
心契不常~不斷
心契不一~不異
心契不來~不去
是二方便法觀,若數數觀修,心會漸趨於離,捨,破,斷身見結(我見結)相應。
三結不是一個一個斷,其重核在身見結(我見結),身見結斷餘二結會跟著一起瓦解,當然其他二結亦需薄弱,才能相助於破斷身見結(破斷我見)。
身見結斷後,方可謂真正真實相應四聖諦法,真實相應四念處法,真實相應四正勤法,真實相應四如意足法,真實相應五根法,真實相應五力法,真實相應七覺支法,真實相應八正道法與真正真實正向法次法向法,真正正向捨滅三界愛染。
二,釋戒禁取見結。
何謂戒?心戒除也,戒防也。
何謂禁?心禁忌也,禁避也。
何謂取?心選取也,挑擇也。
戒取:謂其心制戒取五陰,讓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 相續的方法,名:戒取。如各宗教戒取之習。
禁取:謂其心制禁取五陰,不離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 相續方法,名:禁取。如各宗教禁取之習。
意戒取異法,
意禁取異法,
進而~心戒取之,禁取之,使心相應結繫,結纏,結縛,結使,結惑,結業,結結,故名為:戒禁取結。
釋戒禁取見結:
1,眼緣色時~
眼戒禁取某色,令眼戒禁某色相入,使身見惑心,而結異我色取相續,名:眼戒禁取。
2,耳緣聲時~
耳戒禁取某聲,令耳戒禁某聲相入,使身見惑心,而結異我聲取相續,名:耳戒禁取。
3,鼻緣香時~
鼻戒禁取某香,令鼻戒禁某香相入,使身見惑心,而結異我香取相續,名:鼻戒禁取。
4,舌緣味時~
舌戒禁取某味,令舌戒禁某味相入,使身見惑心,而結異我味取相續,名:舌戒禁取。
5,身緣觸時~
身戒禁取某觸,令身戒禁某觸相入,使身見惑心,而結異我觸取相續,名:身戒禁取。
6,意緣法時~
意戒禁取某法,令意戒禁某法相入,使身見惑心,而結異我法取相續,名:意戒禁取。
@五陰若數數如上所述,謂之戒禁取見。
凡制定、制戒、制禁讓自己的心,沒有讓自己的五陰不斷向離滅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之方法,而戒禁非愛而愛之法,又心令結取五陰愛于愛、染于染之法,都為戒禁取見。
見深成結,故云:戒禁取見結。
復若欲言於世間事相上之戒禁取見,那根本就數不完的?
如曆算之忌,民曆之忌,各國各種世間節日之取,食時指定何肉何部位,宗教儀式儀規行非行之法,僧安居從自然安居變成宗教儀式安居…..等等,此無一不入見取見和戒禁取見結!
又不同派系之佛教法裡也有很多戒禁取見,復部派所匯經藏,律藏,論藏裡,也甚多有見取見與戒禁取見之言~事相與文理之戒禁取見,難可言盡!
學習佛法與修行,心於五陰之不善律儀應止,然善律儀是需要的,如心律十善業,四無量心,四正勤…等善法律儀。
善律儀和戒相是不一樣的?
善律儀可提升加厚自己的善根和善性與善資糧,而戒相之戒相行,若其人其心擺放不對,很容易成為一種自以為不是戒禁取見的戒禁取見。
若欲離,欲破,欲斷戒禁取見結者,於五陰身、受、心,應先相應少欲知足,修習四聖諦相應,修習四念處相應,修習四正勤相應,修習四如意足相應,修習五根相應,修習五力相應,修習七覺支相應,修習八正道相應,修習離四邪命相應,修習具四聖種相應,修習法次法向相應,修習觀聖法印相應,於是諸佛法修習、修習、多修習,心行自然能漸漸知、離、破、斷身見結相應;知、離、破、斷戒禁取見結相應;知、離、破、斷疑結相應的。
四聖諦法:
覺無明苦聖諦(覺生命唯無明行苦)。
覺無明集聖諦。
覺無明滅聖諦。
覺無明滅道聖諦。
四念處(住)法:
身身觀念處(住)。
受受觀念處(住)。
心心觀念處(住)。
法法觀念處(住)。
四正勤法:
已生惡令斷。
未生惡令不生。
已生善令增長。
未生善令生。
四如意足法:
欲正覺法三昧具如意足。
精進正覺法三昧具如意足。
思惟正覺法三昧具如意足。
觀正覺法三昧具如意足。
五根法:
信根。
精進根。
念根。
定根。
慧根。
五力法:
信力。
精進力。
念力。
定力。
慧力。
七覺知法:
念覺知。
擇法覺知。
精進覺知。
喜覺知。
猗覺知。
定覺知。
捨覺知。
八正道:
正見。
正思惟。
正語。
正業。
正命。
正精進。
正念。
正定。
離四邪命:
離仰口食。
離下口食。
離方口食。
離唯口食。
具足四聖種:
依飲食喜足聖種。
依衣服喜足聖種。
依卧具喜足聖種。
依樂斷樂修喜足聖種。
心法次法向:
依五陰,依厭離,依離欲,依滅盡,依向捨。
聖法印法:
一切行無常。
一切行皆悉空,皆悉寂,不可得。(空,無相,無所有)
一切法無我。
涅槃~無為 寂滅 寂靜 清淨 清涼 真實。
佛陀教導弟子:
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
衣食繫身命 精粗隨眾得
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
飲食知節量 正念攝心住
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
一切知止足 專修涅槃道
所謂的佛法,修行,離五陰,滅無明,滅三界愛染,離輪迴,那是真得要用真意,用真心,用生命去力行,去體驗,去體悟,去體證的。
三,釋疑結。
何謂疑?惑也。結也。猶豫也。
心具惑,有惑,心不明,心朦,心誤判誤斷,皆謂:疑。
何謂疑斷?
因身見結纏斷故,心見其結斷,故心不疑,故云:斷疑。
因戒身取見,禁身取見之結纏斷故,心見其結斷,故心不疑,故云:斷疑。
因疑結之纏斷故,心向滅之正覺法其心不疑,故名:斷疑。
復於五陰破斷其結身見之結,破斷其結戒禁取見之結,破斷其結疑之結,破斷五陰結愛染相續之心,離滅五陰相潤之法已心明,於四聖諦法之緣有緣生法,緣無緣滅法,心證不疑,心證不惑,此謂之斷疑。
謂:
見色破斷愛結,
心契離有法~離無法。
心契離生法~離滅法。
心契離常法~離斷法。
心契離一法~離異法。
心契離來法~離去法。
心離此十種相對之法相應。
見受破斷愛結,
心契離有法~離無法。
心契離生法~離滅法。
心契離常法~離斷法。
心契離一法~離異法。
心契離來法~離去法。
心離此相對之法相應。
見想破斷愛結,
心契離有法~離無法。
心契離生法~離滅法。
心契離常法~離斷法。
心契離一法~離異法。
心契離來法~離去法。
心離此相對之法相應。
見行破斷愛結,
心契離有法~離無法。
心契離生法~離滅法。
心契離常法~離斷法。
心契離一法~離異法。
心契離來法~離去法。
心離此相對之法相應。
見識破斷愛結,
心契離有法~離無法。
心契離生法~離滅法。
心契離常法~離斷法。
心契離一法~離異法。
心契離來法~離去法。
心離此相對之法相應。
此謂之斷疑。
又謂:
眼緣色時,
心不斷正向離捨滅貪無明,離捨滅瞋無明,
離捨滅癡無明,離捨滅慢無明,離捨滅疑無明,心不疑不惑(不是刻意制約)。
耳緣聲時,
心不斷正向離捨滅貪無明,離捨滅瞋無明,
離捨滅癡無明,離捨滅慢無明,離捨滅疑無明,心不疑不惑。
鼻緣香時,
心不斷正向離捨滅貪無明,離捨滅瞋無明,
離捨滅癡無明,離捨滅慢無明,離捨滅疑無明,心不疑不惑。
舌緣味時,
心不斷正向離捨滅貪無明,離捨滅瞋無明,
離捨滅癡無明,離捨滅慢無明,離捨滅疑無明,心不疑不惑。
身緣觸時,
心不斷正向離捨滅貪無明,離捨滅瞋無明,
離捨滅癡無明,離捨滅慢無明,離捨滅疑無明,心不疑不惑。
意緣法時,
心不斷向離捨滅貪無明,離捨滅瞋無明,
離捨滅癡無明,離捨滅慢無明,離捨滅疑無明,心不疑不惑。
故云:斷疑結。
復其心於五陰中~
修行五陰不斷正向正心覺~佛不壞淨信。
修行五陰不斷正向正法覺~法不壞淨信。
修行五陰不斷正向正淨覺~僧不壞淨信。
修行五陰不斷正向正善覺~戒不壞淨信。(戒謂善性)
故云:四不壞淨。
心於此佛法,信而不斷向離行、向捨行、向滅行,其法行不退,故云:不壞淨信成就。
斷三結者,三結斷者亦名:見法。
見何法?
深見緣起法則~見五陰只謂集法和滅法。(非見三世二重緣起法)
所謂:
見五陰非自生
見五陰非他生
見五陰非自他共生
見五陰非無因緣生
所謂:
見五陰因緣愛,緣緣愛,
次第緣愛,增上緣愛,無間緣愛而生。
見五陰因愛緣,緣愛緣,
次第愛緣,增上愛緣,無間愛緣而有。
見五陰之續存只有因緣,緣緣,次第緣,增上緣此四緣展轉而生起。
見五陰只謂 有業報而無作者。
復見~
五陰之相續只謂:
有因有緣有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有
有因有緣無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無
有因有緣生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生
有因有緣滅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滅
有因有緣集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集
有因有緣空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空
唯見五陰三界只有~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
唯見五陰三界只有~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
唯見五陰法無常相應。
唯見五陰法無實而有。
唯見五陰法如幻而生。
唯見五陰法不可得,無為相應。
唯見五陰法空相應。
唯見五陰法無相相應。(不相在)
唯見五陰法無所有相應。
唯見五陰法無我相應。
唯見五陰法寂滅相應。
唯見心只有不斷~
向離貪,捨貪,滅貪相應。
向離瞋,捨瞋,滅瞋相應。
向離癡,捨癡,滅癡相應。
向離慢,捨慢,滅慢相應。
向離疑,捨疑,滅疑相應。
唯見心只有不斷~
向知欲界愛染,而離欲界愛染相應。
向知色界愛染,而離色界愛染相應。
向知無色界愛染,而離無色界愛染相應。
謂見心只有不斷無常,無我,寂滅相應。
心唯相應此法見,故云:見法。。。
。。概述斷三結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