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為法 vs. 無為法

少分,半分,多分,滿分

《雜阿含經》卷12:「(二九三)
如此二法,謂有為、無為,
有為者若生、若住、若異、若滅,
無為者不生、不住、不異、不滅,


從阿含的角度談:
有為法就是有生住異滅,
無為法就是離(無)生住異滅,
這個是有為跟無為的界別&分辨。

怎麼分辨它是有為還是無為?
緣起的集法,叫有為法。
滅諦才是無為法。

無為法四個分野,四個界別,
三結斷後懂無為法,真的解無為法,所以他有少分無為。
三結斷後,修貪瞋癡薄,第二沙門果叫半分無為,
無為跟無我是同等的,跟無作也是同等的。
三結斷,欲貪斷、欲瞋斷,這樣叫五下分結斷,
五下分結斷有多分無為,他證入多分無為。
再來五上分結斷,色愛斷、無色愛斷、掉斷、慢斷、無明斷,
這樣屬於完全滿分無為。
無為法只有這四個階段,沒有了!

離”生住異滅”,
滅”生住異滅”,
才叫無為法。

無為、無作、無我,
它這個是不同的名詞,但是它在表達同一個法的特性,
就是滅法,滅三界法,滅有為法的滅法,它才會無為法相應,

它是很明確的內容,它沒有模棱兩可,而且它一定是能修的。
法只要講出來不能修,或無法用,都跟佛法無關,都不叫佛法。

阿含的無為法,它很明確的,一定要滅諦相應,
沒有滅諦法相應,就不可能相應無為法的!

註:沙門四果 與 無為法 的界別
第一沙門果~須陀洹果(七有人天):
斷三結;證少分無為。
第二沙門果~斯陀含果(一來果):
欲貪欲瞋薄;證半分無為。
第三沙門果~阿那含果(不來果):
斷五下分結;證多分無為。
第四沙門果~阿羅漢果(三界無生):
斷五上分結;證滿分無為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近期文章

彙整

分類
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