識是五陰之主角,
識為三界之主角,
識為輪迴之主角,
識為無明的配角,
所以識住者,難知識緣識、識愛識、識潤識、識續識之識住也,
故五陰如幻,能觀如幻者,大都只於色、受、想、行 之前四陰,
雖能以識觀色、受、想、行 四陰如幻,然一般難觀識(心)本身亦是如幻。
不過整體來說,五陰如幻於佛教界雖有人說,但真正落實觀如幻觀者,好像甚少聽過!
而性空論和畢竟空者,雖會說如幻觀,但一定不會真正去落實觀如幻觀,
因為雖說觀如幻能相應空,但人類通常眼高手低,心會直取空,而乏觀或弗觀如幻也!
何謂識緣識、識愛識、識潤識、識續識之識住?
因意緣欲法愛&愛法,故識住也。
因意緣色法愛&愛法,故識住也。
因意緣無色法愛&愛法,故識住也。
因意緣三界愛染故識緣識、識愛識、識潤識、識續識之識住也!
若要明確知曉識住的內容為識緣識、識愛識、識潤識、識續識,須作何種自我提醒?
於五陰離捨色欲、色愛、色染。
於五陰離捨受欲、受愛、受染。
於五陰離捨想欲、想愛、想染。
於五陰離捨行欲、行愛、行染。
於五陰離捨
色欲、色愛、色染;
受欲、受愛、受染;
想欲、想愛、想染;
行欲、行愛、行染,
四識住之緣住力,便會慢慢減弱。
當意法處不斷離色欲、色愛、色染;
當意法處不斷離受欲、受愛、受染;
當意法處不斷離想欲、想愛、想染;
當意法處不斷離行欲、行愛、行染,
於五陰數數如此思惟、觀察識住之緣,識住之愛,識住之住,便會趨向鬆開、便會慢慢鬆開、便會不斷鬆開,時於意法處,便會慢慢不斷 離捨&向滅~識愛、識住。
色(觸)受想行鬆,便識向鬆。
色(觸)受想行離,便識向離。
色(觸)受想行捨,便識向捨。
色(觸)受想行滅,便識向滅。
此為欲界~識、名色觀法。
意色法(一心)離,便識色法愛離。
意色法(一心)捨,便識色法愛捨。
意色法(一心)滅,便識色法愛滅。
此為色界~識、名色觀法。
意無色空法離,便空愛離。
意無色空法捨,便空愛捨。
意無色空法滅,便空愛滅。
意無色識法離,便識愛離。
意無色識法捨,便識愛捨。
意無色識法滅,便識愛滅。
此為無色界~識、名色觀法。
6/28/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