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脫道法法組
- 如來名號:(一遍)
南無・如來・應・正遍知・明行足・善逝・世間解・無上士・調御丈夫・天人師・佛陀。 - 如來德號:(三遍)
南無 釋迦牟尼 佛陀。 - 四不壞淨信:(三遍)
南無佛。
南無法。
南無僧。
南無戒。 - 聖法印:(一遍)
一切行無常。
一切行皆空・皆寂・悉不可得。
一切法無我。
涅槃 ~ 無為・寂滅・寂靜・清淨・清涼・真實。 - 法次法向:
依五陰・依厭離・依離欲・依滅盡・正向捨。 - 離四邪命:
離上口食。
離下口食。
離方口食。
離維口食。 - 具足四聖種:
依飲食喜足聖種。
依衣服喜足聖種。
依臥具喜足聖種。
依樂斷樂修喜足聖種。 - 十增上波羅蜜法:
正覺四聖諦。
心住四念住。
心善四正勤。
心意四如意足。
佛法五根。
修行五力。
心印七覺支。
正觀七處善法。
正觀三時八處法。
相應聖法印。
法證四沙門果者。
常當方便修習諸增上波羅蜜法。自信信他。 自惠惠他。
自安安他。 自護護他。
自善善他。 自淨淨他。
自行行他。 自利利他。所謂十增上法 :
正信法。 慚愧法。
懺悔法。 調伏法。
善施法。 持律法。
忍辱法。 精進法。
禪修法。 智慧法。
於此十增上法修習多修習,心相應眼、智、明、覺、慧、解脫。自眼眼他。 自智智他。
自明明他。 自覺覺他。
自慧慧他。 自法法他。 - 四攝法:
惠施。
愛語。
行利。
同利。 - 四善利生法:
善學、善說世間界法。
善學、善說各個為人法。
善學、善說善對治法。
善學、善說聖義諦法。 - 十功德處:
從聞生信。
從信生行。
從行生思。(念)
從思生覺。
從覺生觀。
從觀生定。(三昧)
從定生如實知。
從如實知生厭離。
從厭離滅結使。
滅結使故得解脫。
解脫故具眼、智、明、覺、慧。
9/19/2022 - 修習增上信學 (增上法學、法信、法忍):
親近善士。
聽聞正法。
內正思惟。
觀察分別 ~ 忍法。
法次法向。
法隨法行。
隨法行。
順法性。
證法身。
9/20/2022
⭕️認識世間善學:
孝悌。
仁義。
信禮。
恥廉。
智德。
⭕️人惡者有五(世間惡心之人業):
心逆而險。
言偽而辯。(言詭而辯)
行僻而堅。
記醜而博。
順非而澤。
⭕️修行佛法之善業。
十善業道:
不殺生。
不偷盜。
不邪淫。
不妄語。
不兩舌。
不惡口。
不綺語。
不貪欲愛染。
不瞋恚惱害。
不愚癡邪見。
⭕️五戒:
不殺生。
不偷盜。
不邪淫。
不妄語。
不飲酒。
⭕️出家十戒:
不殺生。
不偷盜。
不淫欲。
不妄語。
不飲酒。
不坐臥高廣大床。
不著瓔珞香花縵不香油塗身。
不歌舞伎樂故往觀聽。
不非時食。
不抓持金銀財寶
⭕️四正勤(善性核心法):
已生惡令斷。
未生惡令不生。
已生善令增長。
未生善令生。
此文:認識世間善學&人惡者有五(世間惡心之人業)~
認識世間善學:
孝悌。
仁義。
信禮。
恥廉。
智德。
人惡者有五(世間惡心之人業):
心逆而險。
言偽而辯。(言詭而辯)
行僻而堅。
記醜而博。
順非而澤。
此文中,認識世間善學&人惡者有五(世間惡心之人業),此屬於儒家之德行儀度~所謂:孝、悌、仁、義、信、禮、恥、廉、智、德,若所謂學習佛法修行者,觀其心若不具有此善德之二、三者,不管其是為上位者、前輩者、平輩子、晚輩者,基本上是不能成為自己的善知識、道友或朋友的,經長期觀察,似無例外者!
而人惡者有五(世間惡心之人業),若自己所認識之人,不管其是為上位者、前輩者、平輩子、晚輩者,只要其人具其一、二點,都請遠離,何以故?非善故!
若自己身旁有如述之友者,若己不遠離,己則常被惡所羈絆,己則難善安寧,此觀察人界無有例外者。
因~認識世間善學&人惡者有五(世間惡心之人業)對人性之考驗,非常精準,故我自己納入自己背誦法中。
9/21/2022
⭕️四無量心:
慈無量心 ~ 學習思惟 正觀 養慈無量心。
悲無量心 ~ 學習思惟 正觀 養悲無量心。
喜無量心 ~ 學習思惟 正觀 養喜無量心。
捨無量心 ~ 學習思惟 正觀 養捨無量心。
⭕️欲界定:
持身定(持身三昧)。
⭕️四禪 (色界定):
初禪心相:
有覺有觀,有尋有伺,有喜,有樂,心一境性。
二禪心相:
覺觀明遍,有尋有伺捨,有喜,有樂,心一境性。
三禪心相:
覺觀明遍,有尋有伺捨,喜捨,有樂,心一境性。
四禪心相:
覺觀明遍,有尋有伺捨,喜捨,樂捨,心一境性。
⭕️四無色界:
空入處。
識入處。
無所有處。
非有非無處。
⭕️十六禪法:
1. 念於內息、繫念善學。
念於外息、繫念善學。
2. 覺知息長、息短。
3. 覺知一切身入息、於一切身入息善學。
覺知一切身出息、於一切身出息善學。
4. 覺知一切身行息(止)入息、於一切身行息(止)入息善學。
覺知一切身行息(止)出息、於一切身行息(止)出息善學。
5. 覺知喜。
6. 覺知樂。
7. 覺知心行。
8. 覺知心行息(止)入息、於覺知心行息(止)入息善學。
覺知心行息(止)出息、於覺知心行息(止)出息善學。
9. 覺知心。
10. 覺知心悅。
11. 覺知心定。
12. 覺知心解脫入息、於覺知心解脫入息善學。
覺知心解脫出息、於覺知心解脫出息善學。
13. 觀察無常。
14. 觀察斷。
15. 觀察無欲。
16. 觀察滅入息、於觀察滅入息善學。
觀察滅出息、於觀察滅出息善學。
⭕️四如意足:(意三昧)
心欲正覺法三昧具足如意足。
精進正覺法三昧具足如意足。
思惟正覺法三昧具足如意足。
正觀正覺法三昧具足如意足。
⭕️七覺支法:
念覺支法。
擇法覺支法。
精進覺支法。
喜覺支法。
猗覺支法。(輕安覺支)
定覺支法。
捨覺支法。
9/22/2022
⭕️因緣偈:
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。
是法說因緣 佛大沙門說。
⭕️五陰有業報無作者。
業報五陰:
業報色陰。
業報受陰。
業報想陰。
業報行陰。
業報識陰。
⭕️業報五陰三界:
業報欲界 ―― 識、行、名色業。
業報色界 ―― 識、行、名光業。
業報無色界 ― 識、行、名空業。
⭕️業報五陰見惑無明:
業報五陰身見無明。
業報五陰邊見無明。
業報五陰邪見無明。
業報五陰見取見無明。
業報五陰戒禁取見無明。
⭕️業報五陰思惑無明:
業報五陰貪惑無明。
業報五陰瞋惑無明。
業報五陰癡惑無明。
業報五陰慢惑無明。
業報五陰疑惑無明。
⭕️業報五陰四顛倒見:
業報五陰常顛倒見。
業報五陰樂顛倒見。
業報五陰我顛倒見。
業報五陰淨顛倒見。
⭕️正見緣起法:
五陰三界若言自作自受是為常見。
五陰三界若言他作他受是為斷見。
五陰三界因緣而生有業報無作者。
所謂:
五陰三界非自生。
五陰三界非他生。
五陰三界非自他共生。
五陰三界非無因緣生。
所謂:
因緣。
緣緣。
次第緣。
增上緣。
因緣無明・緣緣無明・次第緣無明・增上緣無明・無間緣無明。
因緣行・緣緣行・次第緣行・增上緣行・無間緣行。
因緣識・緣緣識・次第緣識・增上緣識・無間緣識。
因緣名色・緣緣名色・次第緣名色・增上緣名色・無間緣名色。
因緣六入・緣緣六入・次第緣六入・增上緣六入・無間緣六入。
因緣觸・緣緣觸・次第緣觸・增上緣觸・無間緣觸。
因緣受・緣緣受・次第緣受・增上緣受・無間緣受。
因緣愛・緣緣愛・次第緣愛・增上緣愛・無間緣愛。
因緣取・緣緣取・次第緣取・增上緣取・無間緣取。
因緣有・緣緣有・次第緣有・增上緣有・無間緣有。
因緣生・緣緣生・次第緣生・增上緣生・無間緣生。
因緣老死・緣緣老死・次第緣老死・增上緣老死・無間緣老死。
是故:
因緣五陰・緣緣五陰・次第緣五陰・增上緣五陰・無間緣五陰。
因緣三界・緣緣三界・次第緣三界・增上緣三界・無間緣三界。
是故 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。
所謂:
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
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。
有因有緣集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集。
有因有緣滅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滅。
如實正觀世間集,不生世間無見。
如實正觀世間滅,不生世間有見。
⭕️正觀集諦:
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
有因有緣集世間(生世間):
緣無明–生行・
緣行—–生識・
緣識—–生名色・
緣名色–生六入・
緣六入–生觸・
緣觸—–生受・
緣受—–生愛・
緣愛—–生取・
緣取—–生有・
緣有—–生生・
緣生–生老死,憂悲惱苦生。
有因有緣世間集(世間生)。
⭕️正觀滅諦:
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。
有因有緣滅世間:
無明滅–行滅・
行滅—–識滅・
識滅—–名色滅・
名色滅–六入滅・
六入滅–觸滅・
觸滅—–受滅・
受滅—–愛滅・
愛滅—–取滅・
取滅—–有滅・
有滅—–生滅・
生滅—–老死,憂悲惱苦滅。
有因有緣世間滅。
⭕️逆觀緣起:
老死,憂悲惱苦–起於生・
生—–起於有・
有—–起於取・
取—–起於愛・
愛—–起於受・
受—–起於觸・
觸—–起於六入・
六入–起於名色・
名色–起於識・
識—–起於行・
行—–起於無明。
⭕️知、離、捨、滅、斷、盡 因緣法。
於緣起觀知:
知 無明・
知 行・
知 識・
知 名色・
知 六入・
知 觸・
知 受・
知 愛・
知 取・
知 有・
知 生・
知 老死,憂悲惱苦。
於緣起觀離:
離 無明・
離 行・
離 識・
離 名色・
離 六入・
離 觸・
離 受・
離 愛・
離 取・
離 有・
離 生・
離 老死,憂悲惱苦。
於緣起觀捨:
捨 無明・
捨 行・
捨 識・
捨 名色・
捨 六入・
捨 觸・
捨 受・
捨 愛・
捨 取・
捨 有・
捨 生・
捨 老死,憂悲惱苦。
於緣起觀滅:
滅 無明・
滅 行・
滅 識・
滅 名色・
滅 六入・
滅 觸・
滅 受・
滅 愛・
滅 取・
滅 有・
滅 生・
滅 老死,憂悲惱苦。
於緣起觀斷:
斷 無明・
斷 行・
斷 識・
斷 名色・
斷 六入・
斷 觸・
斷 受・
斷 愛・
斷 取・
斷 有・
斷 生・
斷 老死,憂悲惱苦。
於緣起觀盡:
盡 無明・
盡 行・
盡 識・
盡 名色・
盡 六入・
盡 觸・
盡 受・
盡 愛・
盡 取・
盡 有・
盡 生・
盡 老死,憂悲惱苦。
是名知・離・捨・滅・斷・盡 因緣集法。
9/26/2022
苦聖諦。
集聖諦。
滅聖諦。
道聖諦。
苦聖諦・知苦・離苦・滅苦。
集聖諦・知集・捨集・斷集。
滅聖諦・知滅・觀滅・證滅。
道聖諦・知道・行道・證道。
⭕️苦聖諦:
五陰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三界行苦。
五陰變易(變異)苦。
五陰苦苦(壞苦)。
五陰生、老、病、死苦。
五陰求不得苦。
五陰怨憎會苦。
五陰愛別離苦。
所有苦為五陰無明所生起。
五陰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見惑無明熾盛苦:(無明故惑生)
五陰身見惑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邊見惑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邪見惑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見取見惑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戒禁取見惑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思惑無明熾盛苦:
五陰貪惑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瞋惑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癡惑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慢惑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疑惑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四顛倒見無明熾盛苦:
五陰無常著常 顛倒見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苦著樂 顛倒見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無我著我 顛倒見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不淨著淨 顛倒見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五蓋無明熾盛苦:
五陰貪欲蓋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瞋恚蓋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掉舉蓋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昏沉蓋無明熾盛苦。(睡眠蓋)
五陰疑蓋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世間八法無明熾盛苦:
五陰世間利法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世間衰法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世間稱法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世間譏法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世間譽法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世間毀法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世間樂法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世間苦法無明熾盛苦。
五陰三界行苦。
五陰行苦:
色陰行苦。
受陰行苦。
想陰行苦。
行陰行苦。
識陰行苦。
五陰欲界・界行苦。
五陰色界・界行苦。
五陰無色界・界行苦。
上謂之苦聖諦。
⭕️集聖諦:
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
有因有緣集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集。
此有故彼有。
有因有緣有世間(集世間):
緣無明–有行・
緣行—–有識・
緣識—–有名色・
緣名色–有六入・
緣六入–有觸・
緣觸—–有受・
緣受—–有愛・
緣愛—–有取・
緣取—–有有・
緣有—–有生・
緣生–有老死,憂悲惱苦有。
有因有緣世間有(世間集)。
此生故彼生。
有因有緣生世間:
緣無明–生行・
緣行—–生識・
緣識—–生名色・
緣名色–生六入・
緣六入–生觸・
緣觸—–生受・
緣受—–生愛・
緣愛—–生取・
緣取—–生有・
緣有—–生生・
緣生—–生老死,憂悲惱苦生。
有因有緣世間生。
⭕️滅聖諦:
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。
有因有緣無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無。
有因有緣滅世間,有因有緣世間滅。
此無故彼無。
有因有緣無世間:
無明無–行無・
行無—–識無・
識無—–名色無・
名色無–六入無・
六入無–觸無・
觸無—–受無・
受無—–愛無・
愛無—–取無・
取無—–有無・
有無—–生無・
生無—-老死,憂悲惱苦無。
有因有緣世間無。
此滅故彼滅。
有因有緣滅世間:
無明滅–行滅・
行滅—–識滅・
識滅—–名色滅・
名色滅–六入滅・
六入滅–觸滅・
觸滅—–受滅・
受滅—–愛滅・
愛滅—–取滅・
取滅—–有滅・
有滅—–生滅・
生滅—–老死,憂悲惱苦滅。
有因有緣世間滅。
⭕️道聖諦:
正見。
正思惟。
正語(正志)。
正業。
正命。
正精進。
正念。
正定。
9/27/2022
身身觀念處(住)。
受受觀念處(住)。
心心觀念處(住)。
法法觀念處(住)。
⭕️身身觀念處(住):
念住五陰身:
念住色陰身。
念住受陰身。
念住想陰身。
念住行陰身。
念住識陰身。
念住六六身:
念住眼色身・眼受身・眼想身・眼行身・眼識身。
念住耳聲身・耳受身・耳想身・耳行身・耳識身。
念住鼻香身・鼻受身・鼻想身・鼻行身・鼻識身。
念住舌味身・舌受身・舌想身・舌行身・舌識身。
念住身觸身・身受身・身想身・身行身・身識身。
念住意法身・意受身・意想身・意行身・意識身。
⭕️受受觀念處(住):
念住五受陰:
念住色受陰。
念住受受陰。
念住想受陰。
念住行受陰。
念住識受陰。
念住六六受:
念住眼色受・眼受受・眼想受・眼行受・眼識受。
念住耳聲受・耳受受・耳想受・耳行受・耳識受。
念住鼻香受・鼻受受・鼻想受・鼻行受・鼻識受。
念住舌味受・舌受受・舌想受・舌行受・舌識受。
念住身觸受・身受受・身想受・身行受・身識受。
念住意法受・意受受・意想受・意行受・意識受。
⭕️心心觀念處(住):
念住五覺陰:
念住色覺陰。(覺色陰)
念住受覺陰。(覺受陰)
念住想覺陰。(覺想陰)
念住行覺陰。(覺行陰)
念住識覺陰。(覺識陰)
念住六識(六心):
念住眼緣色生眼識・眼識觸色・眼識受色・眼識想色・眼識行色。
念住耳緣聲生耳識・耳識觸聲・耳識受聲・耳識想聲・耳識行聲。
念住鼻緣香生鼻識・鼻識觸香・鼻識受香・鼻識想香・鼻識行香。
念住舌緣味生舌識・舌識觸味・舌識受味・舌識想味・舌識行味。
念住身緣觸生身識・身識觸觸・身識受觸・身識想觸・身識行觸。
念住意緣法生意識・意識觸法・意識受法・意識想法・意識行法。
念住四識住(四心住):
念住色識住(色心住)。
念住受識住(受心住)。
念住想識住(想心住)。
念住行識住(行心住)。
⭕️法法觀念處(住):
五陰法:
念住色陰法。
念住受陰法。
念住想陰法。
念住行陰法。
念住識陰法。
念住五陰三十六法:
念住~
眼法・色法・眼識法・眼受法・眼想法・眼行法。
耳法・聲法・耳識法・耳受法・耳想法・耳行法。
鼻法・香法・鼻識法・鼻受法・鼻想法・鼻行法。
舌法・味法・舌識法・舌受法・舌想法・舌行法。
身法・觸法・身識法・身受法・身想法・身行法。
意法・法法・意識法・意受法・意想法・意行法。
⭕️念住四無作緣法:
念住法非自生。
念住法非他生。
念住法非自他共生。
念住法非無因緣生。
⭕️念住四緣法:
念住因緣法。
念住緣緣法。
念住次第緣法。
念住增上緣法。
⭕️念住四識住法:
念住色識住法。
念住受識住法。
念住想識住法。
念住行識住法。
⭕️念住四食法:
念住摶食法。
念住觸食法。
念住意思食法。
念住識食法。
⭕️念住四聖諦法:
念住苦聖諦法。
念住集聖諦法。
念住滅聖諦法。
念住道聖諦法。
⭕️念住四念處法:
念住身身觀念住法。
念住受受觀念住法。
念住心心觀念住法。
念住法法觀念住法。
⭕️念住四正勤法:
念住已生惡令斷法。
念住未生惡令不生法。
念住已生善令增長法。
念住未生善令生法。
⭕️念住四如意足法:
念住欲正覺法三昧具如意足。
念住精進正覺法三昧具如意足。
念住思惟正覺法三昧具如意足。
念住觀正覺法三昧具如意足。
⭕️念住五根法:
念住信根法。
念住精進根法。
念住念根法。
念住定根法。
念住慧根法。
⭕️念住五力法:
念住信力法。
念住精進力法。
念住念力法。
念住定力法。
念住慧力法。
⭕️念住七覺支法:
念住念覺支法。
念住擇法覺支法。
念住精進覺支法。
念住喜覺支法。
念住猗覺支法。
念住定覺支法。
念住捨覺支法。
⭕️念住八正道法:
念住正見法。
念住正思惟法。
念住正志法。
念住正業法。
念住正命法。
念住正精進法。
念住正念法。
念住正定法。
⭕️念住聖法印法:
念住~
一切行(法)無常 。
一切行(法)皆空・皆寂・悉不可得。
一切行(法)無我。
涅槃 ~ 無為・寂滅・寂靜・清淨・清涼・真實。
念住身法・受法・心法・法法與聖法印相應:
念住身法無常不可得・無我・涅槃相應。
念住受法無常不可得・無我・涅槃相應。
念住心法無常不可得・無我・涅槃相應。
念住法法無常不可得・無我・涅槃相應。
9/28/2022
⭕如實知五陰:
五陰。
五受陰。
五想陰。
五行陰。
五識陰。(五覺陰)
五陰:
色陰。
受陰。
想陰。
行陰。
識陰。
五受陰:
色受陰。
受受陰。
想受陰。
行受陰。
識受陰。
五想陰:
色想陰。
受想陰。
想想陰。
行想陰。
識想陰。
五行陰:
色行陰。
受行陰。
想行陰。
行行陰。
識行陰。
五識陰(五覺陰):
色識陰。(色覺陰)
受識陰。(受覺陰)
想識陰。(想覺陰)
行識陰。(行覺陰)
識識陰。(識覺陰)
⭕如實知五陰集:
愛喜集–色集。
觸集—–受想行集。
名色集–識集。
⭕如實知五陰滅:
愛喜滅–色滅。
觸滅—–受想行滅。
名色滅–識滅。
⭕如實知五陰滅道跡:
正見。
正思惟。
正語。
正業。
正命。
正精進。
正念。
正定。
⭕如實知五陰 味・患・離。
如實知五陰味:
如實知色陰愛喜・貪聚是名味。
如實知受陰愛喜・貪聚是名味。
如實知想陰愛喜・貪聚是名味。
如實知行陰愛喜・貪聚是名味。
如實知識陰愛喜・貪聚是名味。
如實知五陰患:
如實知色陰無常・變易・逼迫・苦是名患。
如實知受陰無常・變易・逼迫・苦是名患。
如實知想陰無常・變易・逼迫・苦是名患。
如實知行陰無常・變易・逼迫・苦是名患。
如實知識陰無常・變易・逼迫・苦是名患。
如實知五陰離:
於色如實知欲貪・調伏欲貪・斷欲貪・越欲貪。
於受如實知欲貪・調伏欲貪・斷欲貪・越欲貪。
於想如實知欲貪・調伏欲貪・斷欲貪・越欲貪。
於行如實知欲貪・調伏欲貪・斷欲貪・越欲貪。
於識如實知欲貪・調伏欲貪・斷欲貪・越欲貪。
9/29/2022
如實正觀五陰~
若色陰・
若受陰・
若想陰・
若行陰・
若識陰。
若過去・若現在・若未來。
若內・若外。
若粗・若細。
若好・若醜。
若遠・若近。
彼一切悉皆無常,變易(異),磨滅,無實,不可得(空・無相相・無所有),非我、不異我、不相在(無我・無我所)、寂滅法,如是名平等慧正觀!
10/3/2022
佛陀&阿羅漢所滅之無明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五類無明&五陰三界無明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五見惑: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身見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邊見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邪見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見取見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戒禁取見惑。
是名:正滅五陰見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五思惑: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貪思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瞋思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癡思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慢思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疑思惑。
是名:正滅五陰思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四顛倒: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常顛倒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樂顛倒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我顛倒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淨顛倒。
是名:正滅五陰四顛倒惑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五蓋: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貪欲蓋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瞋恚蓋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掉舉蓋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昏沉蓋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疑蓋。
是名:正滅五陰五蓋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世間八法: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世間利法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世間衰法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世間稱法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世間譏法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世間譽法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世間毀法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世間樂法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世間苦法。
是名:正滅五陰世間八法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三界無明: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欲界愛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色界愛。
漸次滅至無間滅五陰~無色界愛。
是名:正滅五陰三界無明。
10/3/2022
所謂:
第一沙門果~名:須陀洹果。
第二沙門果~名:斯陀含果。
第三沙門果~名:阿那含果。
第四沙門果~名:阿羅漢果。
第一沙門果~斷三結:
身見結斷(我見結斷)。
戒禁取見結斷。
疑結斷。
此三結斷,名:須陀洹果(入聖流)。
證第一沙門果。
第二沙門果~三結斷,欲貪、欲瞋薄:
身見結斷(我見結斷)。
戒禁取見結斷。疑結斷。
欲貪薄、欲瞋薄。
三結斷,欲貪、欲瞋薄,名:斯陀含果(一來)。
證第二沙門果。
第三沙門果~斷五下分結:
三結斷。
&
欲貪結斷。
欲瞋結斷。
此五下分結斷,名:阿那含果(不來)。
證第三沙門果。
第四沙門果~斷五上分結:
色界結斷。
無色界結斷。
掉結斷。
慢結斷。
無明結斷。
此五上分結斷。名:阿羅漢(不生)。
證第四沙門果。
證四沙門果者能自受記:
我生已盡・梵行已立・
所作已作・除慢無間・自知不受後有。
。。背誦法義竟。。
⭕️迴向:
願所修所行之所有善行悉皆迴向。
願作為成就善根、善性、契入純正佛法,作增上因緣。
願作為成就無礙智慧,作增上因緣。
願作為成就悟入聖法印,作增上因緣。
願作為成就悟入四聖諦及諸道品,作增上因緣。
願作為成就法次法向、息滅五陰無明滅苦解脫,作增上因緣。
願作為成就斷五下、五上分結,證四聖道果,作增上因緣。
願作為成就等正覺(阿羅漢),作增上因緣。
願作為成就五分法身,入無餘依涅槃,作增上因緣。
願與一切眾生平等分享此功德,願一切眾生契入所願。
慈心迴向:
用喜悅 慈悲 柔軟的心 善待一切眾生。
願一切眾生遠離 憂悲惱苦 喜悅 平安 吉祥。
功德迴向:
願一切眾生。
生起善心・厭五陰苦・好樂解脫・
修諸佛慧・正觀四諦・入一乘道・
離欲解脫・離恚解脫・遠離解脫・
愛盡解脫・諸取解脫・心慧解脫。
10/4/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