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呼吸與止觀

問:觀呼吸法和數息法不一樣,能否解释解释?

答:
1.數息法。
這是後期禪修者所立之法。如天台六妙門裡有,有說古印度就有之法。 然數字一但數熟,以後還要把數字丟掉。心一但熟悉數字,數字就會變成心礙,數字要從心抹去也是需要時間或言不容易,因為數字會烙印於意法處。

2.觀呼吸法。
為觀入息和出息之法,然後以十六禪法為修習內容。
入出息法,是人類生命的自然性,
故隨觀人類人體的自然脈絡而漸漸相應三昧。

在漸相應三昧的同時亦於己五陰作觀察,
觀察無常不可得、觀察生滅不可得、
觀察變異不可得、觀察磨滅不可得、
觀察無實不可得、觀察如幻不可得、
觀察無所有不可得等法,而相應離捨滅五陰,此謂止觀同時。
此為觀呼吸的概述。

3.止觀。
止:三昧也。
止,心身穩定,契持身定(有言未到地定),
或四禪法,此皆入止數也。

觀:內法見也,慧明也。
觀,觀之觀與觀之慧,那要深入理解與釐清,
不同法義系統,因其所論之觀與慧內容皆不太一樣。

南傳禪法,止&觀為分開修。
大乘禪觀,止&觀也是分開修。
@大乘止觀常聽言說,似乏見人修。

所以後來禪宗之禪行者,
覺得悟入真心後,就不一定要先止而後觀,
所以禪宗就不強調禪定和止觀,而只強調制心一處。

而修多羅阿含之禪法,
止&觀,是可同時修的。
於身常觀呼吸,如實知受心法,名止。
於身受心法上,具見、具明,名為觀。
於身受心法上,正離滅無明,名為慧。

上述法,我是站在解脫道法而說。
若是人只是為了 平心,穩心,定心(三昧力),
那常常修習觀呼吸和常常提醒自心,
放鬆、放慢、放柔、放開、放捨,
只要醒著,只要不忙,便常常練習,
時熟時心自然會越來越穩定,與越心清、心明的。。。

。。概答之。。

9/2/202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近期文章

彙整

分類
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