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無想定(天)?
無想為心相息,心相息者,謂識住無記也!
然誰知無想而心相息,謂識住知,即識住無想知無想,還是無想嗎?所以無想一詞為無記癡相應也!
2. 無所有,謂一切法無所有,如何一切法無所有?謂空也!空故一切法無所有,無所有不是沒有,而是非你、非我、非他,而是非自生、非他生、非自他共生、非無因生,故云:無所有法。
無常故空,空故無所有,一切法無常、空、無所有,故非我亦非我所。
空的特性為無所有,所以 空 無所有為一界,而非二界,把空無所有拆為二界 是部派佛教者的傑作。是故識緣住空,便等於緣住無所有,若非離 空愛、識愛 而住空無所有者,此等於住有所有的無所有,而非住空無所有的無所有。
所謂空有二法?
未離識愛之空。
向離識愛之空。
未離識愛之空,便為有所有的無所有。
向離識愛之空,便為無所有的無所有。
3. 識為無色法,識緣無明行而生,故識為有(無色有),而識的特性為非有非無,故識非無想,亦非無所有,而是緣無明行有識。
識的特性為非有非無。
非想非非想為意緣識法識住的狀態。
把識和非有非無拆分,也是部派佛教的傑作。
無想天,標明無想(心相息)。
非想非非想,標明有想而非無想,只有此想非有非無,非有非無為識的相續相。
所以無所有,非有想非無想,此皆是無色界~空識&識空 的特性。
從古此今,部派拆言此無色界法為四法四定~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想非非想處(非有想非無想)定,此皆但有言說 而無有實質數據,亦乏人親證。
是故有心欣修行聖阿含者四聖諦因緣法者,當善習、善思、善辨 此四無色法,勿落入古人想像法之窠臼中,當自善思思、善察察,方為善之善也!
6/22/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