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】
問:
經云:比丘:
心惱故眾生惱,
心淨故眾生淨,
心為貪所染。
心是意識和合的狀態,
那為何經中要提心這字呢?
離了意識和合的心是嗎?
答:
- 心~為世間名施設。
世間凡事皆有名,
故言:名施設。 - 離滅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
此才能離息意識和合之心,
所謂離息意、離息識、離息心。
【二】
問:
所以也沒有心,
只是因緣和合的狀態?
答:
- 如此說會落實無見和斷見。
- 只有因緣和合,那要悟入空法,
心無相相相應後,才能如此法說法。
五陰在還沒悟入~
空法&契無相和無所有前,
和還沒有破身見,破疑之前,
五陰&無明&惑業苦&業報&心意識,
則是什麼都有的。
而凡事只是因緣和合或
大乘教喜言的緣起性空,整個佛教界都在說,
但是絕大部份佛教中者,皆是甚少有人能放得下的。
所以~學習佛法,
學習修行,
學習思觀,
還是要先建立正確出世間知見,
然後於五陰正思惟,正觀察,
逐漸逐漸在自己五陰落實法、體驗法和體證法,
心相應四聖諦和四念住,
如此才會慢慢心解緣起法則,
如此才會體會心、意、識法為緣起性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