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斷十結,才能斷無明,對嗎?
應:
1. 應說五陰三界愛是無明的總稱。
而若論十結,無明包含在十結中。
無明若細算不止十結,十結只是無明 主要、重要和核要的歸納法。
舉例:
斷三結:
斷(破)身見結。
斷(破)戒禁取見結。
斷(破)疑結。
身見結斷(破)~包含 邊見結斷(破)、邪見結斷(破)、見取見結斷(破)、戒禁取見結斷(破)。
見惑取頭尾,故言:
身見結斷(破)。
戒禁取見結斷(破)。
思惑取疑,是謂:
五陰已正向滅貪瞋癡慢之道而不疑。
故謂:疑斷(破)。
身見結斷(破)、戒禁取見結斷(破)、疑結斷(破),是名三結斷(破)。
如此細算,在斷三結時,最少六結斷(破)。
2. 若言無明斷:
欲愛斷。
色愛斷。
無色愛斷。
三界愛斷,名無明斷。
而三界愛歸納起來為十結:
故謂修行修斷~
斷五下分結。
斷五上分結。
此三界愛斷、愛盡者,謂:無明永斷。
3. 四沙門果:
斷五下分結,五上分結內容。
- 須陀洹:
身見結斷(破)、
戒禁取見結斷(破)、
疑結斷(破),
此三結斷(破)。時謂:第一沙門果。 - 斯陀含:
身見結、戒禁取見結、疑結,此三結斷(破),
復心行、心向貪瞋癡薄。時謂:第二沙門果。 - 阿那含:
身見結斷、戒禁取見結斷、疑結斷、
欲貪(欲愛)斷、欲瞋斷,
三+二=五,故謂五下分結斷。時謂:第三沙門果。 - 阿羅漢(無生):
色愛斷、
無色愛斷、
掉斷、
慢斷、
無明斷,
此五上分結斷。時謂:第四沙門果。
五下分結,五上分結斷者(三界愛盡者),時自受記:
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除慢無間,不受後有。
此謂佛陀自己所修、所證聖道內容。
亦是佛陀所教授弟子所修、所證內容。
依佛陀所教導而修、而證者名阿羅漢。
阿羅漢翻譯:無生。
五陰永不生。
三界永不生。
故謂:無生。
阿羅漢為出世間聖者,無大、小之謂,
大、小阿羅漢,是後期佛教為謗歴史佛陀和謗阿羅漢所造之詞,智者當善辨、當善知。
6/29/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