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為法 vs. 無為法

【一】
甲問:那再請教法師,您一定有講過有為無為吧?我沒有找到,就說在阿含裡會怎麼樣詮釋有為無為?因為我們過往在大乘裡就會講,無為依有為而有,兩者一相一性,其實我也不是很了解,我想知道說,在阿含裡,會怎麼詮釋有為無為?謝謝!

🔵答:是的,了解!
我之前有一個文,我好像還沒貼入,以前有貼過一篇有為法跟無為法,不過很久了,也是在這個群,這是另外一件事了。

有為法就是有生住異滅,先從阿含的角度談,
無為法就是離(無)生住異滅,這個是有為跟無為的界別&分辨。

但是怎麼分辨它是有為還是無為?
緣起的集法,叫有為法。
你說,無為依有為而有?

【二】
甲言:無為法依有為法而有,兩者一相一性,它甚至會用說 “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”去詮釋,所以我就覺得有點搞混了,但之前就會硬去啃他,或是去理解它!

🔵答:寫這個文辭的人自己就不懂,講給你們聽,聽的人也是不懂,你怎麼修?不過這是另外一件事了。

滅諦才是無為法,無為法四個分野,四個界別,
三結斷後懂無為法,真的解無為法,所以他有少分無為。

三結斷後,修貪瞋癡薄,第二沙門果叫半分無為,
無為跟無我是同等的,跟無作也是同等的。

三結斷,欲貪斷、欲瞋斷,這樣叫五下分結斷,
五下分結斷有多分無為,他證入多分無為。

再來五上分結斷,色愛斷、無色愛斷、掉斷、慢斷、無明斷,
這樣屬於完全滿分無為。

無為法只有這四個階段,沒有了!

所以你怎麼講,一般外在怎麼講都不會對,
離”生住異滅”,滅”生住異滅”,才叫無為法。

所以無為、無作、無我,它這個是不同的名詞,但是它在表達同一個法的特性,
就是滅法滅三界法,滅有為法的滅法,它才會無為法相應,
它是很明確的內容。它沒有模棱兩可,而且它一定是能修的。

法只要講出來不能修,都跟佛法無關,都不叫佛法,這個我們學習阿含,要慢慢釐清這個。

如你買一個 iPhone 的手機,然後拿了一個三星的說明書,請問你可以操作嗎?不能,對吧!

那經典就是操作說明書,你那個經典拿來你以五陰操作,結果不能用,那不是你五陰壞掉,就是那個說明書有問題?

所以我們會學了一大堆那個錯誤的說明書,然後用不出來,教的也不懂,聽的人也模糊!

阿含的無為法,它很明確的,你一定要滅諦相應,你沒有滅諦法相應,你不可能相應無為法的!

🔴註:沙門四果 與 無為法 的界別
第一沙門果~須陀洹果(七有人天):
斷三結;證少分無為。

第二沙門果~斯陀含果(一來果):
欲貪欲瞋薄;證半分無為。

第三沙門果~阿那含果(不來果):
斷五下分結;證多分無為。

第四沙門果~阿羅漢果(三界無生):
斷五上分結;證滿分無為。

2022-03-05; 2022-03-08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近期文章

彙整

分類
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