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觀入出息。
此養禪思、禪觀,只要醒着,就常回到呼吸,觀察呼吸,以息身心。
2. 常修習~經行或禪修。
此習三昧、習澱心、離粗心。
3. 每日閱讀一經或二經 聖阿含經。
此養知、養智、養慧、養思惟。
4. 時時提醒自心:放鬆・放慢・放柔・放捨・放五陰。
此謂、養慈心、養悲心、養喜心、養捨心、養善質心。
5. 常常觀察自己的心行,省思自己內心的無明煩惱業習,省思自己內心的不善習~貪習、瞋習、癡習、慢習、疑習、攀緣習;然後於己內心常不斷捨離和改善自己的無明煩惱業習,不斷捨離不善習~貪習、瞋習、癡習、慢習、疑習、攀緣習;於己內心常不斷捨離自己內心的不善心數~捨離貪心、捨離瞋心、捨離癡心、捨離慢心、捨離疑心、捨離攀緣心,如此不斷修改自己內在業的知見,不斷更新自己內在法的知見,不斷修正自己內心的維度,此方名為善思惟、善觀察、善修行。
行者若能每日如此修習、練習,自己五陰內在之貪心、瞋心、癡心、慢心、疑心、攀緣心;五陰內在之貪習、瞋習、癡習、慢習、疑習、攀緣習,定會越來越弱化,越來越淡化、越來越薄化,進而趨向清淨、清靜、清安,進而正向離、正向捨、正向滅 增上。
此就是佛法修行練習的主要核心,諸君可以觀察自己和觀察他人?所謂學佛法修行者,幾乎都沒有蛻變自己無明業習的能力,為什麼呢? 原因很簡單,就是沒有觀察自心的能力,也沒有省思自己無明業習的能力,更沒有更動自己無明業習的能力,所以於佛法修行上當然就不太能有什麼蛻變和增上。所以有心修行出世間解脫道法者,常當如此善習、學習、修習與練習。
6. 於此諸法行,若能常修習、修習、多修行,自己的內心就能、就會不斷相應善律儀・定律儀・慧律儀・解脫律儀・解脫知見律儀。
一位所謂學習出世間解脫道者,若能日日如何熏習、串習,便能成為一位好的佛法修行者,亦慢慢能成就佛法修行道業,若乏如此學習、修習,而言自己是在學習佛法、修行佛法,這樣就有點牽強了!所以若有心於出世間解脫道佛法者,常當如此修習、修習、善修習,而正相應出世間解脫道!
善思:
滂沱大雨,田不能潤,
苗不能養,亦成災害。
綿綿細雨,無驟雨綺,
然潤作物,以至豐收。
善思!善哉!
善哉!善思!
6/27/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