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提高《識》對法的清明度?
2021-02-06 逐字稿 1(音檔轉成文字檔)
我明白你要問的內容,它就只能不斷地離惡 不善法,就是所謂的四正勤相應。
宇宙只有三種存在,人類的存在也只有這三個存在:質量,能量跟訊息。
學習佛法,就是改變自己意法的訊息,但是你自己要有好的質量,能量,才能承載好的訊息。
善行,離惡的善;善,離惡,善和離惡,那這個就能改變能量跟質量。
佛陀為什麼他可以透過自己,契入因緣法而滅苦解脫,就是他純粹,他天生的那個質量,心的資質,質量,能量就是非常優和深厚!對,所以他便可以自動更新他自己內心的訊息。
那我們後世的人,都要透過訊息的吸收,然後才去改變那個行(五陰行),那個行就是在改造我們自己的質量跟能量,那他只有一個點,一個內容物,可以去改造,就是善,下放、放下和修捨,他才可以改造,若抓取就沒辦法改造。
我沒有看到更好的方法,我也觀察不到更好的方法,因為人類身心就是只有入跟出,就是內六入與外六入,所以面對內六入、外六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捨,捨才會離入處,離入處,才會提升自己內心的品質,此就是善.那這樣才會、才能慢慢提升內心的善質和辨識度(於佛法上的智力)。
我有觀察佛教界一個點,這個點南北傳都差不多,就是其捨心都很弱(捨心不是只是在談佈施,而是正捨五陰),對,若你捨心很弱,你不可能相應出世間法,絕對不可能的。後面絕對這兩個字,後面可以乘以100,絕對不可能,這個是我長期的觀察。
所謂捨心:
眼捨色。耳捨聲。
鼻捨香。舌捨味。
身捨觸。意捨法。
重復這樣捨,你才會善質確立,善質就是心的光明度,光照度。當心的光明度跟光照度出現,你接收到的訊息,才會比較正確;或者是說,你若接受到比較不純粹,或不正確的訊息時,你也能馬上查覺,馬上辨識訊息誤差而轉變心質不隨其不正確的訊息。
比如說,我對聽法,他那一句法能不能用?我這個有一點,一半是天生的,當時或許講不出所以然,但是你知道哪一句話是有問題的,那就是我們的慣性就是捨嘛,放下,是!就是下放!當心習慣放捨,對他人所言愛染五陰三界之訊息;或所言是不能離愛染五陰三界之訊息,我們便馬上能察覺。
我上個星期六要上課前,拿麵條去送鄰居,我常會送他們東西,那我要講的就是,星期六送麵條給幾位鄰居,然後我就去上課,當上完課回去,就遇到某隔壁鄰居來找我,我就問他說誰搭帳篷?他說誰誰誰死掉了,心想,喔,是我同學的媽媽死掉了!星期六才見面,星期天就死掉了,這幾天還在辦喪事,我要談什麼呢?人若不習慣捨自我,不習慣捨自我者,往生後,大都就會在那邊逗留。
那好,回到佛法的學習也是這樣,很多人學習,他不學捨自我,不捨自我,善則不明,捨就像什麼呢?如我們有一個空間,你都一直囤積物品,此喻入處,入,那囤積到最後就都會是灰塵,灰塵加物品,然後蜘蛛絲,什麼一大堆啦哩啦渣都在裡面,你就會看不清楚,看不清楚空間就不明顯,捨就是丟掉,捨,捨離,捨棄,當我們不斷捨空間裡的物品時,那空間感就會出現。
那捨物品就是捨給有用者,物盡其用,我這個人比較喜歡這樣子,但是現在的人很不喜歡舊的物品,後來我有一些舊的物品,就不敢送人了,物盡其用這一個詞彙,我第一次聽到我就記住的,人要學會物盡其用,不要把一些東西都一直丟著,這樣不好,因為丟久了會壞掉,但時代演變了,現在的人都喜歡用新的,好,這不是重點.重點是我們要捨,捨,那個心才會常常清空,清空你就會看到你的不會跟不明,跟能辨識不清楚的,這就比喻心的善、心的明。
我自己在學習修行的過程,只要有自己辨識不清楚的法,我一定想辦法把它弄懂,我不會聽了就覺得,或許是那樣,或許是這樣,我不會這樣子。不懂就是不懂,假設一百分,我們只有十分懂就十分,五十分就是五十分,我不太會忽悠我自己,你要有這樣的性格,才會辨識得清楚,不然很困難,人大都習慣忽悠自己,因為清楚是很痛苦的事情,這第一點。
第二點,承認自己不會,但此很痛苦,真的很痛苦,每個人內心都有貪瞋癡慢疑,要願意看到它,然後把它挖出來,把無明挖出來,這個更痛苦,所以要學習練習,上面所舉的內容,要朝向出世間,那這個,人要很有勇氣的,他要敢挖自己貪嗔癡慢疑的瘡疤,所謂挖,不一定要告訴別人,但是你要敢挖它,挖會痛,挖會苦,你會覺得自己的內心怎麼這麼的垢穢,人就是這樣,不要怕挖,但是,我觀察三十幾年了,太難了!它就是很難!
所以要辨識釐清純粹的法跟出世間法,要做很多的前行動作,要做的前行工作,前行的學習,跟前行的那一種調理,它還蠻多的,我自己的學習過程,我會覺得蠻多的!
但是,人會害怕挖自己內心,因為挖會痛,挖貪嗔癡慢疑,心是會痛的,它會痛,人類就下不了手,這不是對、錯問題,五陰的特性就是這樣。所以你問的這個內容,它就是只有善相應,捨相應。捨相應的善相應才會跟法相應,那個善,我有提過,不是像一般講的那個慈善,一般的慈善那個只是善的一小小部分而已!是,大概這樣回復!
2021-02-06